韓國:氫經濟“3 UP”戰(zhàn)略

2022-12-09 10:19  瀏覽:  

據(jù)國外媒體報道:韓國政府的氫能藍圖目標到2030年,氫燃料商用汽車的保有量將從目前的211輛增加到3萬輛。到2036年,將建設80座液氫加氫站,清潔氫將占全國氫能源的7.1%。到2030年,韓國將擁有600多家氫氣企業(yè),在水電解、燃料電池等氫能相關領域將領先世界。

韓國國務總理Han Duck-soo近日表示:“新政府的目標是建立清潔的氫供應網絡,從而使韓國成為氫能領域的世界第一。”

新政府表示:“在氫經濟方面,支持清潔氫生產和分配,比文在寅政府更加積極。”

星期三,韓國國務總理Han Duk-soo在首爾主持了由民間代表參加的政府氫氣經濟政策會議。

報告指出,上屆政府的政策以灰色氫為中心,包括從液化天然氣或石化和鋼鐵生產中提取的氫。

韓國總理表示:由于過去的氫燃料政策僅限于氫燃料乘用車和發(fā)電用燃料電池等特定領域,因此在生產、儲存、運輸?shù)确矫媾c發(fā)達國家的競爭力存在差距。

新政府表示,本屆政府的氫經濟三大戰(zhàn)略是“3 UP”——擴大規(guī)模(scale up)、加強建設(build up)和提升水平(level up)。

擴大規(guī)模:政府將擴大清潔氫生態(tài)系統(tǒng),在電力和交通領域創(chuàng)造巨大的氫能源需求,同時建立全球氫供應網絡。更具體地說,政府將建設氫氨混合發(fā)電廠,同時增加氫燃料商用車輛的數(shù)量。氫氨混合電廠技術開發(fā)的最后期限是2027年。不僅在國內,還將在海外設立大型生產中心。政府預測,到2030年,擴大生產規(guī)模將創(chuàng)造47.1萬億韓元的經濟價值,創(chuàng)造9.8萬個工作崗位,減少約2800萬噸的溫室氣體排放。

加強建設:戰(zhàn)略的重點是發(fā)展基礎設施和法規(guī)。除了建造年產量4萬噸的全球最大液化氫生產工廠外,該公司還計劃建立液氫加氫站。到2030年,在仁川、江原、慶南等燃煤發(fā)電站集中的地區(qū),建設年處理量達400萬噸的氨氣存儲終端,在液化天然氣(LNG)發(fā)電機附近,建設年處理量達10萬噸的液化氫存儲終端。安裝專用氫運輸管道。建設健全清潔氫分配監(jiān)管的相關法規(guī),在明年上半年創(chuàng)建電交換市場,并在2024年開始實施清潔氫認證制度。

提升水平:專注于工業(yè)和技術發(fā)展,特別是七大戰(zhàn)略技術——水電解、液化氫運輸車、氫氣長管拖車、加氫站和車用燃料電池、發(fā)電機和氫渦輪機。到2030年為止,這些技術將被用于支持600家氫氣專門企業(yè)的發(fā)展。政府計劃不僅會支持商用車,還將在軍用卡車和裝甲車等國防產品方面增加對氫產品的支持。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合作媒體、機構或其他網站的信息,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jù)。本網內容如有侵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告之,本網將及時修改或刪除。凡以任何方式登錄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
相關推薦
今年首月韓國石化出口收入同比下降25%

今年首月韓國石化出口收入同比下降25%

1月份韓國石化出口收入同比下降25%至38億美元,由于高基數(shù)效應和全球需求疲軟,1月份韓國整體出口收入也出現(xiàn)下降
02-09
韓國科學技術信息通訊部將投資200億韓元用于新一代原子能技術開發(fā)

韓國科學技術信息通訊部將投資200億韓元用于新一代原子能技術開發(fā)

韓國科學技術信息通訊部今年將向原子能發(fā)開項目投資2675億韓元,同比增長8.2%
三星SDI在業(yè)界率先研發(fā)鋰空氣電池

三星SDI在業(yè)界率先研發(fā)鋰空氣電池

三星SDI在業(yè)界率先著手研究鋰空氣電池。鋰空氣電池是向全固態(tài)電池過度的新一代電池。三星SDI計劃設立電動汽車電池研究所,開展各類研發(fā)活動
韓國促進與非洲國家的礦產合作

韓國促進與非洲國家的礦產合作

2月7日,韓國工業(yè)能源部參加了礦產安全伙伴關系會議,并討論了與非洲國家的合作。外交部和韓國礦山恢復和礦產資源公司與該部一起檢查試點項目的進展情況
第二屆中日韓碳中和論壇成功舉辦

第二屆中日韓碳中和論壇成功舉辦

當?shù)貢r間7日,中日韓合作秘書處(簡稱“秘書處”)、聯(lián)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簡稱“亞太經社會”)和聯(lián)合國秘書長辦公廳氣候行動小組共同舉辦第二屆中日韓碳中和論壇,分享中日韓三國碳中和政策實踐,探尋碳中和轉型方面合作

推薦閱讀

熱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