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集團“龍鱗系統(tǒng)”正式發(fā)布 助力“華龍一號”走出國門

2018-12-07 16:25  來源:經濟參考報  瀏覽:  

12月6日,中核集團自主研發(fā)的我國首套軍民融合核安全級DCS平臺—— “龍鱗系統(tǒng)”(NASPIC)正式發(fā)布。這一平臺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已通過最高等級的功能安全認證,部分關鍵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有助于我國核電技術實現(xiàn)整體出口。

據(jù)中核集團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副院長吳琳透露,目前龍鱗系統(tǒng)已經有2個真實的工程訂單,后續(xù)訂單正在最終確認,預計將在融合后的“新”華龍一號項目中應用。

核電站數(shù)字化儀控系統(tǒng),簡稱“DCS”,被稱為核電站的“神經中樞”。其中,核安全級DCS作為DCS的關鍵組成部分,用來完成事故工況下反應堆安全停堆、專設安全設施驅動等功能,限制或減輕事故后果,保障反應堆及人員安全,是核電站安全運維的關鍵。

值得注意的是,長期以來這項技術只有少數(shù)發(fā)達國家掌握,我國在役核電站大部分DCS系統(tǒng)都是進口,技術上的受制于人也抬高了造價成本。

“龍鱗系統(tǒng)”包括主控制站、安全顯示站、網關站、工程師站等,目前在軟件和系統(tǒng)集成方面已經實現(xiàn)100%的國產化,具有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特點。

中核集團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設計所儀控中心主任吳志強介紹說,與國外DCS平臺相比,“龍鱗系統(tǒng)”繼承了軍用安全級平臺和華龍一號先進堆芯測量系統(tǒng)等安全級設備的核心技術,后發(fā)優(yōu)勢使之更加成熟可靠;設計、驗證、試驗鑒定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符合了最新、最全、最嚴格的國際和國內標準要求;采用先進可靠的信息安全技術,通信誤碼率低至10-11,領先國際標準一個量級;機械結構具備高抗震性能,能夠保證極端自然條件下的正常工作,滿足三代核電要求;研發(fā)了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安全操作系統(tǒng),有利于之后的程序迭代。

中國核能行業(yè)協(xié)會主任趙成昆表示,新形勢下,關鍵儀控系統(tǒng)“突破”國外技術壟斷,實現(xiàn)自主化,有力突破出口限制,將助力“華龍一號”走出去。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合作媒體、機構或其他網站的信息,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jù)。本網內容如有侵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告之,本網將及時修改或刪除。凡以任何方式登錄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
相關推薦
“華龍一號”的“金鐘罩”!能抗住大飛機撞擊、航油的燃燒

“華龍一號”的“金鐘罩”!能抗住大飛機撞擊、航油的燃燒

“能抗住大飛機撞擊、航油的燃燒,內殼和外殼之間形成負壓,即使內殼受損,放射性物質也不會泄漏到環(huán)境中去?!苯眨泻思瘓F首席專家、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華龍一號”總設計師邢繼說,“華龍一號”核電機組——中核集團福建福清核電5號機組投入商業(yè)運行,其安全殼是保證電站安全的最后一道實體屏障,對于核電站的安全至關重要。
美國報告建議:現(xiàn)在

美國報告建議:現(xiàn)在 "緊急 "投資,預商用試驗版的核聚變電站可在2040年投運!

美國能源部的一份新報告稱,如果對該項目進行 "緊急 "投資,一個預商用試驗版的核聚變電站可能會在2040年之前在美國投入運行。美國國家科學、工程和醫(yī)學科學院的一份新報告建議,如果美國想利用其對ITER等多國項目的貢獻,并乘著私人綠色能源投資的浪潮,現(xiàn)在是 "緊急 "推動重大投資的時候了,以建立一個試點核聚變能源工廠,并在2035-2040年之間投入使用。
走近“人造太陽”——我們的夢想是,點亮世界上第一盞核聚變發(fā)電的燈!

走近“人造太陽”——我們的夢想是,點亮世界上第一盞核聚變發(fā)電的燈!

太陽的核心溫度高達1500萬攝氏度,為了在地球上造出“人造太陽”,我國科學家將“超高溫”“超低溫”“超高真空”“超強磁場”“超大電流”等極端環(huán)境“熔于一爐”。近日,記者走近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有“人造太陽”之稱的大科學裝置“內核”,從多項尖端科技的突破中感受我國創(chuàng)新的勃勃脈動。
中國強流高功率質子加速器研制再創(chuàng)世界紀錄

中國強流高功率質子加速器研制再創(chuàng)世界紀錄

近日,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獨立自主研制的加速器驅動的嬗變系統(tǒng)(ADS)取得新進展,其關鍵系統(tǒng)超導直線加速器樣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xiàn)束流強度10毫安連續(xù)波質子束176千瓦運行指標,并于12日凌晨2:20實現(xiàn)10毫安束流穩(wěn)定運行。
“十四五”內陸核電能否有所突破?

“十四五”內陸核電能否有所突破?

今冬寒潮席卷全國,華中地區(qū)電力供應緊張問題再次凸顯,再加上“十四五”開局,內陸核電的話題也被再次提出來討論。

推薦閱讀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