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臺自主核電站“神經中樞”運行良好 為核電建設節(jié)約資金近30億元

2018-08-31 14:01  瀏覽:  

記者昨日從中國廣核集團獲悉,我國自主化核電站“神經中樞”——和睦系統(tǒng)在廣東陽江核電站5號機組實現(xiàn)首次應用以來,運行狀況良好。中廣核總經理張善明表示,“和睦系統(tǒng)”已在國內9臺新機組實現(xiàn)應用,為我國核電建設節(jié)約資金近30億元。

數(shù)字化儀控系統(tǒng)(DCS)好比核電站的“神經中樞”,而用于完成核電站反應堆安全停堆和事故緩解功能的核級DCS,就是這條“神經中樞”上最為關鍵的路徑,它關乎核電站的運行安全。長期以來只有少數(shù)發(fā)達國家掌握這項技術,我國過去一直依賴進口。

2010年10月,中廣核下屬北京廣利核系統(tǒng)工程有限公司研制成功我國首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核級DCS平臺“和睦系統(tǒng)”,拿下了核電數(shù)字化儀控研發(fā)領域最難啃的一塊骨頭,中國企業(yè)從此具備了為核電站提供一體化DCS解決方案的能力,也使得我國成為全球第五個具備研發(fā)和生產此類設備的國家。

張善明表示,核級DCS的研發(fā)之所以難,主要在于其技術本身的復雜程度和對于可靠性的嚴苛要求。作為核電站的關鍵成套裝備之一,其核心技術無法通過“引進消化再吸收”途徑獲得。“在國家能源局、國家核安全局等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通過艱難的自主創(chuàng)新,廣利核掌握了核級DCS研發(fā)的十大關鍵技術。”

據悉,“和睦系統(tǒng)”的研制和應用,具有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它不僅實現(xiàn)了我國核電站DCS的全面國產化和自主化,帶動了行業(yè)整體技術水平的提升,而且保證了核電項目建設的工期和質量。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合作媒體、機構或其他網站的信息,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本網內容如有侵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告之,本網將及時修改或刪除。凡以任何方式登錄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
相關推薦
“華龍一號”的“金鐘罩”!能抗住大飛機撞擊、航油的燃燒

“華龍一號”的“金鐘罩”!能抗住大飛機撞擊、航油的燃燒

“能抗住大飛機撞擊、航油的燃燒,內殼和外殼之間形成負壓,即使內殼受損,放射性物質也不會泄漏到環(huán)境中去。”近日,中核集團首席專家、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華龍一號”總設計師邢繼說,“華龍一號”核電機組——中核集團福建福清核電5號機組投入商業(yè)運行,其安全殼是保證電站安全的最后一道實體屏障,對于核電站的安全至關重要。
美國報告建議:現(xiàn)在

美國報告建議:現(xiàn)在 "緊急 "投資,預商用試驗版的核聚變電站可在2040年投運!

美國能源部的一份新報告稱,如果對該項目進行 "緊急 "投資,一個預商用試驗版的核聚變電站可能會在2040年之前在美國投入運行。美國國家科學、工程和醫(yī)學科學院的一份新報告建議,如果美國想利用其對ITER等多國項目的貢獻,并乘著私人綠色能源投資的浪潮,現(xiàn)在是 "緊急 "推動重大投資的時候了,以建立一個試點核聚變能源工廠,并在2035-2040年之間投入使用。
走近“人造太陽”——我們的夢想是,點亮世界上第一盞核聚變發(fā)電的燈!

走近“人造太陽”——我們的夢想是,點亮世界上第一盞核聚變發(fā)電的燈!

太陽的核心溫度高達1500萬攝氏度,為了在地球上造出“人造太陽”,我國科學家將“超高溫”“超低溫”“超高真空”“超強磁場”“超大電流”等極端環(huán)境“熔于一爐”。近日,記者走近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有“人造太陽”之稱的大科學裝置“內核”,從多項尖端科技的突破中感受我國創(chuàng)新的勃勃脈動。
中國強流高功率質子加速器研制再創(chuàng)世界紀錄

中國強流高功率質子加速器研制再創(chuàng)世界紀錄

近日,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獨立自主研制的加速器驅動的嬗變系統(tǒng)(ADS)取得新進展,其關鍵系統(tǒng)超導直線加速器樣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xiàn)束流強度10毫安連續(xù)波質子束176千瓦運行指標,并于12日凌晨2:20實現(xiàn)10毫安束流穩(wěn)定運行。
“十四五”內陸核電能否有所突破?

“十四五”內陸核電能否有所突破?

今冬寒潮席卷全國,華中地區(qū)電力供應緊張問題再次凸顯,再加上“十四五”開局,內陸核電的話題也被再次提出來討論。

推薦閱讀

熱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