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制的兆瓦級質子交換膜(PEM)水電解制氫系統(tǒng),在國家電網安徽公司氫綜合利用站實現滿功率運行。經國家電網安徽公司組織的專家現場測試,該系統(tǒng)額定產氫220標立米每小時,峰值產氫達到275標立米每小時。
兆瓦級質子交換膜(PEM)水電解制氫系統(tǒng)。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供圖
PEM水電解技術具有能耗低、電流密度大、產氣壓力高、設備占地面積小、抗波動性強等技術優(yōu)勢,是國際上可再生能源綠色制氫技術的重要發(fā)展方向。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開展PEM水電解技術的研發(fā),逐步形成了PEM水電解制氫自主知識產權體系,開發(fā)了數代PEM制氫電解槽及系統(tǒng),并通過普通技術許可等方式推進成果轉化和應用。
兆瓦級PEM水電解制氫系統(tǒng)的成功運行,標志著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承擔的國家電網安徽公司氫綜合利用站科技示范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該兆瓦級制氫系統(tǒng)與正在建設的兆瓦級燃料電池發(fā)電系統(tǒng),為大規(guī)模綠色氫能綜合利用新模式的示范奠定了技術基礎。